Puppet中文网

翟丙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发布日期:2025-01-03 17:43    点击次数:199
一、个人简介 翟丙年,男,陕西宝鸡人,生于1967年6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岗位科学家、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水肥一体化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土肥岗位科学家、陕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陕西省生态农牧业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生态肥业联盟理事长。 199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2001年7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分别于1995年、2001年、2008年获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任职资格。曾经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化学调控研究中心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土壤和作物科学系作访问学者各一年,到以色列、日本、意大利等国进行过短期考察访问。 主要讲授本科生的《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养分资源利用与管理》;博士研究生的《高级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学历研究生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高级植物营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等课程。获得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主编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新型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参编《肥料研制与加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十五规划和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作物化学控制原理与技术》(十五规划和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十五规划和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等教材6本。 主持和参加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植物营养调控、旱地作物水肥管理、施肥与环境及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已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被SCI或EI收录14篇,其中双一流B刊一篇,中科院1区TOP期刊3篇,获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主编或参编《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科学出版社)、《旱地农业节水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陕西肥料产业》(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激素:合成、信号转导和作用》(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校译)、《苹果园土肥水管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专著6本;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氮素循环与氮肥合理施用理论和技术研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硝酸盐污染控制及氮素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及“苹果园土壤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黄土高原富士苹果成花机理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园艺学会“华耐园艺科技奖”。 农业科技报专家组成员,兼职中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新禾丰公司、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河南心连心、陕西景盛肥业集团、陕西神农高科、陕西华阳化工、陕西鼎天济农、陕西润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康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肥料企业的技术顾问。 二、学习工作简历 2009.1-今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 2006.4-2007.5  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物和土壤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3.9-2004.7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化学调控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2002.9-2003.1  西安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 2001.1-2008.12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源科学系 1995.7-2000.12  讲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 1993.7-1995.6  助教,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 1996.9-2001.7  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990.9-1993.7  硕士,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 1986.9-1990.7  学士,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 三、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调控、旱地作物水肥管理、施肥与环境、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西北旱地作物(苹果、小麦)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的有机替代技术及其减氮增效机理;旱地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苹果、小麦)水肥耦合效应及其机理、水肥高效利用技术集成及其应用;苹果园土壤与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专用配方肥、水溶性肥料、无公害绿色果实品质改良剂的研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四、 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西北半旱地作物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 (编号:2015BAD23B04,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15N和13C双标记的黄土高原旱地麦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效应及机理研究”(编号: 31772389,主持) 3、农业部公益性项目课题“渭北旱地小麦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研究与示范” (编号:201503124,主持) 4、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黄土高原雨养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陕西渭北旱塬雨养农田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303104,主持) 5、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旱地绿肥作物生产子课题“黄土高原苹果园绿肥生产与应用” (编号:201103005-9,主持) 6、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重大科技难题苹果专项专题“矮化红富士苹果肥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编号:2011KTZB02-02-05,主持) 7、陕西省农业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渭北旱地矮化红富士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编号:NYKJ-2015-17,主持) 8、陕西省科技创新项目“替代套袋的苹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编号:2012NKC01-04,主持) 9、陕西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土壤检测与评价(编号:201701001-1,主持) 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专项(重点项目)“二氢茉莉酸甲酯、香草醛及其复配剂对红富士苹果着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编号:ZD2012013,主持) 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渭北矮化密植红富士苹果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TGZX2014-16,主持) 12、陕西省畜牧局种养结合项目课题“白水县畜果结合项目技术服务”(编号:K4030216090,技术总指导) 13、陕西省畜牧局种养结合项目课题“蒲城县种养结合项目技术服务”(编号:K4030217076,技术总指导) 五、主要科研论文 近10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69篇,被SCI或EI收录14篇,其中双一流B刊1篇,中科院1区TOP期刊3篇。 以下为近5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Zheng W, Zhao Z, Gong Q, Zhai B*, Li Z**, Responses of fungal–bacterial community and network to organic inputs vary among different spatial habitats in soi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8, 125: 54-63.(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通讯作者) [2] Zheng W, Zhao Z, Gong Q, Zhai B*, Li Z**, Effects of cover crop in an apple orchard o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networks, and potential genes involved with degradation of crop residues in soil.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8, 54:743-759. (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通讯作者) [3] Zheng W, Zhao Z, Lv F, Wang R, Gong Q, Zhai B*, Wang Z, Zhao Z, Li Z, Metagenomic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 and P cycling and SOM turnover in an apple orchard with a cover crop fertilized for nine years,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9, doi.org/10.1007/s00374-019-01356-9. (SCI收录,中科院1区TOP,通讯作者) [4] Zheng W, Wen M, Zhao Z, Liu J, Wang Z, Zhai B*, Li Z**, Black plastic mulch combined with summer cover crop increases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pple tree on the rainfed Loess Plateau. Plos One, 2017, 12: e0185705. (SCI收录,中科院3区,通讯作者) [5] Zheng W, Gong Q, Zhao Z, Liu J, Zhai B*, Wang Z, Li Z**, Changes in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zyme activities after intercrop mulch with cover crop for eight years in an orchard.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18, 86:34-41. (SCI收录,中科院3区,通讯作者) [6] Zheng W, Li Y, Gong Q, Zhang H, Zhao Z, Zheng Z, Wang Z, Zhai B*, Improving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pple trees through intercrop-mulch of crown vetch (Coronilla varia L.)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in the Loess Plateau. Span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 14: e1207. (SCI收录,中科院4区,通讯作者) [7] Zhanjun Liu*, Pengyi Ma, Bingnian Zhai*, Jianbin Zhou. Soil moisture decline and residual nitrate accumulation after converting cropland to apple orchard in a semiarid region: Evidence from the Loess Plateau. Catena, 2019, doi:10.1016/j.catena.2019.104080 (SCI收录,中科院2区,通讯作者) [8] Mao, H. , Zhang, T. , Li, R. , Zhai, B*. , Wang, Z. , & Wang, Q. , et al. (2017). Apple pomace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ig manure aerobic compost by reducing emissions of nh 3 and n 2 o. Scientific Reports, 7(1), 870.(SCI收录,中科院3区,通讯作者) [9] Zhang H, Yu X, Jin Z, Zheng W, Zhai B*, Li Z**, Improving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anure and chemical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7, 17, 461-474. (SCI收录,中科院3区,通讯作者) [10] Jinshan Liu, Jian Dai, Zhaohui Wang & Bingnian Zhai*. Effects of fallow or planting wheat (Triticumaestivum L.) and fertilizing P or fertilizing P and N practices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in a loworganic-matter soil.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2016,62(3):223-317.( SCI收录,通讯作者) [11] H Q Zhang,X Y Yu, B N Zhai*,Z Y Jin,Z H Wang. Effect of manur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and soil fertility in dryland.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6.39(1):1-10.( EI收录,通讯作者) [12] Wei Zheng; Meijuan Wen; Zhiyuan Zhao; Jie Liu; Zhaohui Wang; Bingnian Zhai*; Ziyan Li.Black plastic mulch combined with summer grass cover increases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pple tree on the rainfed Loess Plateau.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通讯作者,in review) [13] W. Zheng, G.Y. Li, L.Q. Gong, Q.H. Zhang,Y. Z. Zhao,X. Z. Zheng, N.B. Zhai* and H.Z. Wang. Compensate the limitation of plastic mulch and improve the micro-environment and production of apple orchard through combination of grass cover and plastic mulch.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通讯作者,in review) [14]刘杰,马艳婷,王宪玲,Sompouviset Thongsouk,李利敏,秦亚旭,赵志远,郑 伟,翟丙年*. 渭北旱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9, 40(7): 403-409. (EI收录,通讯作者) [15] 郑朝霞,王 颖,石 磊,巩庆利,郑 伟,赵志远,翟丙年*. 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分布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5): 1191-1198. [16] 郑朝霞,王 颖,巩庆利,郑 伟,赵志远,翟丙年*,韩明玉. 矮化自根砧红富士幼树对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1): 237-244. [17] 巩庆利,翟丙年*,郑 伟,刘 杰,郑朝霞,赵志远,李紫燕,王朝辉. 渭北旱地苹果园生草覆盖下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1): 205-212. [18] 赵志远,郑 伟,刘 杰,马鹏毅,李紫燕,翟丙年*,王朝辉. 渭北旱塬苹果园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4): 1249-1258. [19] 温美娟,郑伟,赵志远,王贵,翟丙年*,王朝辉.不同施肥与间套绿肥对果园水热特征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6):1119-1128 (A类期刊,通讯作者) [20]温美娟,党 娜, 翟丙年*,郑 伟,王朝辉,赵政阳.施肥配合薄膜生草二元覆盖有效提高渭北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 22(5): 1339–1347 (A类期刊,通讯作者) [21]张昊青,于昕阳,翟丙年*,金忠宇,马臣,王朝辉.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1):124-133. (A类期刊,通讯作者) [22] 刘艳妮,马  臣,于昕阳,梁 路,翟丙年*,王朝辉. 基于不同降水年型渭北旱塬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氮肥用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3): 569–578 [23] 刘艳妮,马 臣,于昕阳,翟丙年*,李紫燕,王朝辉. 渭北旱塬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 2509-2516. [24] 马 臣,刘艳妮,梁 路,翟丙年*,张昊青,王朝辉.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硝态氮残留淋失的影响.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18,29( 4) : 1240-1248 [25] 梁 路,马 臣,张 然,翟丙年,李紫燕,王朝辉.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4): 544–554 [26] 马鹏毅,赵家锐,何威明,翟丙年,刘占军.黄土高原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水分及硝态氮剖面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19,33(3):192-198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邮编:712100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相关资讯